约有 306 项符合查询结果, 以下是第 3 - 31项。
费时 < 1 秒。
1. 组织代码同行评审
2. App Verifier (Driver Verifier) 审查
3. 既然能复现,最不济就挨个毙功能 + 毙代码,总能“毙”出来的。
Posted in C/C++本地代码调试
by
王宇
on 2011-03-15
呃.. 比较山寨,不建议在产品级代码里这么写,比如 Attach 的时候是否获取了 RundownProtect 等?
呃.. 算了 never mind..
Posted in Windows内核调试
by
王宇
on 2011-02-24
我用过。
新接口的第一参数是 _CodeInfo,上述特性在 features 域。
distorm_decompose64/32 和 distorm_decode64/32 等的区别之一在于 decode_internal 的调用方法,也就是新参数 supportOldIntr。详细的解释 ( backward compatibility ) 在代码里有。
Posted in WinDbg
by
王宇
on 2011-02-23
这个不太难做。从起点开始反汇编,分析时记录所有转移指令,结合基本块形成图结构。
distorm3 标榜自己具有“所谓的” Basic Flow Control analysis support 能力,看实现也就是标记 / 提示 (终止于) 所有的 flow control instructions,如下:
#define DF_STOP_ON_CALL 8
/* The decoder will stop and return to the caller when the instruction 'RET' (near and far) was decoded. */
#define DF_STOP_ON_RET 0x10
/* The decoder will stop ...
Posted in WinDbg
by
王宇
on 2011-02-23
MmProbeAndLockPages 一下。
另外建议把 mov 改成 InterlockedExchange / InterlockedExchangePointer 的 xchg。
Posted in Windows内核调试
by
王宇
on 2011-02-22
LZ 群里问完这里问,还注册小马甲..
Posted in WinDbg
by
王宇
on 2011-02-14
嗯!
要么借助内核或本地内核调试,要么借助带驱动的工具,如 Process Explorer、Handle(http://technet.microsoft.com/zh-cn/bb896655)、HandleMon(http://driverentry.com/resources/handlemon.htm)等。
Posted in WinDbg
by
王宇
on 2011-02-11
Thomson 同学应该和边超同学是一个部门的 哈
Posted in Windows内核调试
by
王宇
on 2011-01-29
呵呵,我还是觉得这个问题没什么。写驱动的人应该要很清楚自己发布驱动的二进制细节特征,从 Dump 的文件版本信息必须能唯一定位到自己的某个 Tag。再 IDA 兑一下那个 Tag 的 Free Build 版,也就几分钟的事情嘛。
另外就是 ls 同学的驱动应该不是对公众发布的 ( FXD.SYS )。某些众矢之的的公司驱动发出来,几天之内就可以被木马作者们逆成源码。到时被点杀会很惨的。
Posted in Windows内核调试
by
王宇
on 2011-01-19
这很正常啊。如果在 release 版里还能 ?? 出变量,那就信息泄露大了。WDK 的优化还算好,不然连函数都给优化内联了才叫抓狂。
多数公司会编译完加签名,会导致偏移再次错位,加壳 / VM 的则更悲剧。我远程用户的时候,往往得 Local Debug 等一点点分析我的变量,这时,留一些“不经意”的定位“入口”(不违反信息保密 / 被攻击者利用 Patch 的前提下)会帮上大忙。
QQ 远程用户时,无法调试驱动。我给逼的只得写一堆栈回朔封装,内存打印封装,往驱动里整,给用户替换,定位问题。LZ 看看 dump 啥的,已经很幸福了呢。
Posted in Windows内核调试
by
王宇
on 2011-01-18